- 时间:2017-01-05
“中国号称有两平,经济改革找小平,吃饭找隆平。”早在七十年代初,袁隆平院士连续攻关30余年,发明了杂交水稻技术,这项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技术使得水稻产量从几十公斤上升到千公斤。十年前,当杂交籼稻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袁隆平院士高瞻远瞩,经过多次调研,确定在区位优势的天津,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分中心,继而在分中心基础上成立天隆公司,专注于杂交粳稻育繁推一体化研究。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发展的关键是粳稻。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粳稻几乎全部直接作为口粮。粳米由于米质优、口感好,近年来需求量逐年上升。一个品种的培育至少需要八年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都要在田间完成,过程异常艰苦,公司科研团队常年奋战在一线,每年生产季节结束以后,稻农们可以休养生息,天隆的科学家们却要像候鸟一样从北方飞往南方,开展南繁育种研究,来年春天又马不停蹄地飞回北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本期《新商界》带您对话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东丽。用她自己的话说,他们的团队“刷新了教授的面孔,更新了博士的内涵。”
扎根泰达飞速发展
新商界:天隆公司创建于2005年,10年间一跃成为本市唯一具有农业部常规水稻、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及进出口许可资质,致力于粳稻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东丽:2005年,当杂交籼稻已得到飞速发展,袁院士高瞻远瞩,经过多次调研,最后选择了具有区位优势的天津,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分中心,继而在分中心基础上成立天隆公司,专注于杂交粳稻研究。2006年,天隆公司成为商务部首批18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年,成立国家稻谷加工分中心和杂交水稻产业联盟;2008年,组建了子公司江苏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被评为人事部优秀博士后工作站;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和试点联盟;2010年,被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市科普教育基地,荣获市专利优秀奖;2011年,组建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荣获国家科技组织管理优秀奖,同年组建了子公司辽宁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区科技十五强、泰达优秀博士后工作站;2013年,被评为科技部A级试点联盟、龙头企业、小巨人优秀企业,荣获市专利金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年奋斗,开花结果。公司占地面积也由最初的八十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两万三千平方米。团队日益壮大,由最初的4人创业团队发展到目前的近二百人,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辐射东北黄淮延伸至美国、意大利、韩国和印尼的产业化布局。现今,公司在国家杂交粳稻领域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归功于公司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现今的科研水平、全面的产业化布局,还少不了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支持,公司为天津市高新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农业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今天,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饲料生物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和农业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业务,尤其致力于粳稻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并同时具有农业部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资质及进出口许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科技部国家粳稻工程中心、农业部杂交粳稻重点实验室、商务部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并以上述平台为支撑,实现了管理、科研和产业化三大体系的良性循环。
天津开发区对于企业的创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政府也给予极大的鼓励。透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和稳定透明的政府政策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可靠保障,也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商界:近日,开发区公布首批20家科技示范企业,天隆种业名列其中。开发区将以每个企业为牵头单位,分别成立各自细分产业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若干个科技产业集群,那么天隆在产业布局上是如何规划的,对本区域产业链的聚集产生怎样的作用?
东丽:公司采取“种粮结合、内外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以天津为总部基地,辐射东北、黄淮、西南三大粳稻主产区。横向上在东北、黄淮、西南三大粳稻主产区分别建有试验和生产基地;纵向上联合稻谷加工、粮食收储企业,面向东北、黄淮两大粮仓实行种粮结合,推动种粮联动发展。另外,公司通过在东南亚和欧洲种子或技术出口,在国外建立种子和粮食生产基地,内外贸结合促进周边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天隆全力践行天津“种源农业”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天津区位优势和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优势,组建“种子生产合作社”,逐步带动天津农民发展“制种”农业以提高种植效益,并最终将天津建设成为我国粳稻种源输出中心,打造成为我国一流的种业集团,为天津市都市型高效农业以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作为天津市种子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天隆积极发挥天津种子行业协会的职能,牵头组织、举办、开展市内行业信息交流和产品展销活动及为会员服务的其他事业和活动,协调和推动全市种子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普及种子知识,提高种子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科技水平,收集整理行业信息,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为会员提供有效的政策、法规服务、经营信息、技术咨询,为天津市种子行业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健康环境。
科技创新铸就品牌
新商界:天隆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请介绍公司的科研团队及近年来突出的科研成果。
东丽:公司粳稻综合实力国内外领先。公司拥有一支管理、科研、工程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团队,其中专职科研队伍65人;拥有发明专利106项,部分专利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通过“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选育”等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已创制出系列优异亲本,在生产中可使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翻一番,对推动我国杂交粳稻发展意义重大;出版的《中国杂交粳稻》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隆优、隆粳系列产品20余个,其中天隆优619于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在2015年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该品种在辽宁、吉林、天津、宁夏、新疆、江苏及至海南等南北方地区试种效果均表现良好,在粳稻发展历史上,还未出现过这种适应范围极其广泛的优质米品种。另外该品种在国际水稻所组织的世界水稻生态适应性试验中也表现非凡,在印度重要粮食输出地哈里亚纳地区的试验中,产量居于该组第一位,比第二位亩产量多370公斤/公顷,较当地对照增产15.9%,受到当地育种家和种子企业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新商界:大力发展粳稻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天隆不仅在国内产学研结合,更走出国门,天隆是如何建立国际间合作,铸就民族品牌的?
东丽:公司积极与国内粳稻种业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重点发挥企业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粳稻资源的集成融合,发展信息科技服务,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发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杂交粳稻科技创新中心。
在国际交流方面,本着“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根据国际上粳稻新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将重点与粮食短缺国家开展杂交粳稻出口、示范种植合作,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水平。同时,与跨国种业公司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粳稻科研实力,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依托全球水稻联盟积极与国外科研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合作,重点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交流合作,引进国外水稻种质资源100份,加速企业核心资源创新;另一方面,在国外建设规范稳定的品种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以天津为中心,辐射国内外,在部分国家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重点开发欧洲和东南亚水稻市场,其中欧洲市场以意大利为中心,通过与欧洲最大水稻种子公司合作,开发适宜欧洲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借助合作公司的营销网络在欧洲大面积推广;而东南亚市场开发以印尼、越南为中心,辐射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采取“种粮结合、内外贸结合”的推广模式,同时将种子市场和大米市场联动结合起来。
有苦有累乐在其中
新商界:请分享天隆的企业文化,以及您个人从业经历中有难忘的故事与心得。
东丽:天隆公司本着“亲如家人、和谐创业”的创业理念,以“科技促发展,以品质铸品牌,以服务赢市场”为经营宗旨,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为企业使命,大力发展粳稻产业,通过创新链引领产业链,积极推动粳稻产业升级,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自2005年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天隆公司科研部,一直从事科研工作。在工作期间继续深入专业学习,于2008年-2011年师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获取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学位。在任职期间一直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在促进公司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11年的人生积累与沉淀,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公司总经理,一直以来,自己将工作当事业来谋划,虽然有苦有累,但乐在其中。天隆公司主要致力于粳稻的研究,在科研育种工作中,亲力亲为,大家都知道,水稻科研育种很辛苦,从播种、插秧、调查田间数据、收获种子全程参与,每年还会进行海南南繁,这样每年都要经过两季育种过程。十年如一日,在苦乐并行的科研生涯中,我收获更多的是成功与喜悦。
尾声: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品特色,产业化发展方向在哪里?科技创新是最佳答案,而创新的灵魂就是天隆的科研团队。“我们拥有一支最专业的团队,我们精益求精,我们拥有一支最刚毅的团队,烈日暴雨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东丽谈到天隆的科研团队,眼睛里满是自豪。
来源:《新商界》
- 文章来源:天津开发区国际商会《新商界》 编辑:泰达政务服务平台编辑小组